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妍以《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 打造诉源治理赛罕模式》为题,作为全国唯一基层法院代表在主会场做经验交流发言。
现将主要发言内容摘登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是中心城区,是全自治区第一人口大区、经济总量排名前列。赛罕区人民法院每年受理案件近3万件,法官人均结案近600件,收案、结案、法官人均结案在全自治区排名第一,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
近年来,赛罕区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抓前端、治未病,打造党委领导、双向指导、三方联动、四个延伸、五类速裁的诉源治理赛罕模式。
坚持党委领导
党委领导是诉源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要充分依靠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在当地党委领导下,按照“基层预防调处优先、法院提供调解指导”的工作思路,构建社区(村)—街道(乡镇)—人民法院三级预防化解纠纷路径。
推行“双”向指导
坚持把“调”向前延伸,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指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人才孵化基地。打造“赛法调解网络学院”,组织线上线下调解授课,推动“专职(法官)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线上双向联合调解,发挥法院专业培训优势。
联动“3”大调解
专职调解、特邀调解、社区调解三支调解队伍,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解纷体系。
实现“4”个延伸
关口前移、力量下沉,促进矛盾纠纷村村可调、多元化解、一网通调,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调解力量向基层网格延伸,向企业园区延伸,向重点行业延伸,向网上线上延伸。
推进“5”类速裁
诉源治理解决不了的案件,由法院发挥最后一道防线作用。建立5个“1+1+2”速裁快审团队,对金融借款、买卖合同、民间借贷、房地产、物业五类常见纠纷实行速裁快审,以类案裁判为诉源治理提供风险评判、规则示范、价值引导。
下一步,赛罕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党委坚强领导,聚焦基层治理法治需求,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促进纠纷源头化解、止于未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