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内蒙古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下,70余名普法小记者及其家长们走进赛罕区人民法院,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法治之旅。
法治小课堂 讲好法治故事
家事审判团队干警吴丽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具体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鲜活而贴近生活,生动讲解了青少年普遍关注的法律常识和法律原则。
参观审判区 厚植法治种子
民事审判庭副庭长李秉韧担任“法治导游”,带领普法小记者们参观赛罕区人民法院“法润家和”家事诉讼服务中心,为小记者们详细介绍每一个工作区,小记者们与法官互动频频,现场氛围欢快又热烈。
模拟小法庭 传递法治力量
小记者们穿上“法袍”,拿起“法槌”,直接扮演起法官、当事人等角色,“沉浸式”体验模拟法庭。“庭审现场”秩序井然,小记者们全程严肃认真,体会着法律的威严和神圣。模拟法庭结束后,法官们对小记者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普法小记者进法院活动是赛罕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工作生动剪影。家庭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赛罕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不断推动家事审判专业化、人性化、社会化建设,一体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普法,提升家事社会治理效能,深度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擦亮“法润家和”家事审判品牌。
01落实普法责任 营造法治氛围
2024年上半年,赛罕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共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3次,邀请学生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2次,进行庭审观摩2次,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家事审判团队联动其他外派法庭开展“ 拒绝高额彩礼 弘扬文明新风”主题普法宣传,通过法院开放日、慰问困难儿童、送法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持续深入举办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强化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面向全社会发布赛罕区人民法院家事纠纷典型案例和家事审判白皮书,发布内容涉及多种典型案件类型,多角度、立体化呈现当前家事纠纷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充分发挥司法案例的指引、警示和教育功能,也为各地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为推动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注入赛法动能。
02精准弥合矛盾 高效调解纠纷
2024年上半年,赛罕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诉前调解成功120件,诉中调解成功婚姻家庭案件96件。赛罕区人民法院因地制宜、因案制策,灵活运用情理事理调解家事案件,通过“家事调解员+家事观察员+家事调查员+专业社工陪同”的全矩阵调解模式和“社区调解+妇联调解+特邀调解+法官调解”的全方位调解模式,将调解从诉前贯穿到诉中、判后、执前全链条。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交流,进行诉前调解的同时,加入走访调查、社工陪同、判后回访等工作内容,畅通案件审理堵点、难点的同时,也更好地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价值引领、裁判说理、道德教化,贯穿案件调解全程,促成当事人之间感情恢复、消除对立,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03机制提振效能 织密保护网络
婚姻家庭纠纷不同于普通的民事法律关系,更多涉及当事人感情、亲情和道德。2024年上半年,赛罕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份、家庭教育令2份,为相关当事人提供司法关怀,帮助相关当事人走出心理阴影,更好完成家庭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更好修复社会关系。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和家庭教育令的背后,是赛罕区人民法院构建的机制保障,以机制保障家事审判于山水微澜处见司法温情。
构建“法院+公安+妇联”联合反家暴平台,“5+3”联动机制、社会关系修复机制、家庭教育指导机制,一系列机制保障家事审判的道德深度、亲情温度,也提升家事社会治理效能,为赛罕区人民法院以法治利剑守护万家灯火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上半年,赛罕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家事类案件308件,审结228件,调解成功96件,撤诉18件,收获锦旗5面,感谢信10余封。被全国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被共青团中央与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取得优异成绩,收获各方点赞。
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家事审判的新期待,下一步,赛罕区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多元共治,推进家事治理,严格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和谐,彰显司法关怀,培树文明新风,充分发挥“法润家和”职能作用,演奏好新时代家事审判赛法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