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北疆枫桥】北疆“枫桥”理论创新实践基地之理论实践相融合——赛罕区人民法院三站两中心总结篇
  发布时间:2024-09-17 13:48:38 打印 字号: | |

20世纪60年代,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的“枫桥经验”在浙江诸暨县诞生,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强调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和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在辽阔的北疆大地焕发出新的光芒。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扎根祖国北部边疆大地,广泛发动各类主体,积极回应新时代社会矛盾变化,创新和发展了浙江“枫桥经验”,孕育出“北疆枫桥”这一社会治理新模式。

赛罕区人民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枫桥精神”,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三站两中心”的建设,携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共同构建北疆“枫桥”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再创北疆新“枫”景,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三站: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赛罕区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两中心:人大议案建议研发中心、政协提案研发中心)

“人大+法院”

架起沟通桥梁 凝聚智慧力量

赛罕区人大与赛罕区人民法院的合作,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通过建立人大代表调解室,法院为人大代表参与多元解纷工作提供平台。人大代表特邀调解员们,以“2+5”工作体系为核心,围绕涉法案件监督、执行案件监督、案件调解等五项重点开展工作,更近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协助法院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人大议案建议研发中心的建立,使得人大代表能够根据在参与调解、旁听庭审、信访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议案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供意见参考,成功实现将诉调对接的“调”再向前延伸,彰显“北疆枫桥”的赛法实践。

“政协+法院”

拓展协商渠道 汇聚民意智慧

赛罕区政协与赛罕区人民法院的合作,是民主协商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政协委员调解室以“1+3+5”工作体系为核心,建立了工作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参与调解、庭审旁听、信访听证等方式,打造协商民主新渠道、化解纠纷新载体、委员服务新路径、市域治理新场景。

政协提案研发中心以赛罕区人民法院为提案研发点,政协委员根据在参与监督法院审判、执行及纠纷化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高价值提案,向党委政府反馈、提供意见参考。政协提案研发中心聚焦案件办理中反映出的个例问题和类型化问题,助力政协委员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高价值的提案,为完善、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政协和司法的双重赋能。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

智慧把脉 精准施策

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制度引入赛罕区人民法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赛罕区人民法院与法学会携手,以“三个一”工作模式为抓手,共同推动了优质法律资源向基层倾斜,深化了基层社会治理法学理论研究,形成了课题研究成果,为矛盾纠纷“抓前端、治未病”提供了意见建议。

赛罕区人民法院北疆“枫桥”理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北疆大地的生动实践,亦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探索。赛罕区人民法院将会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依托“三站两中心”,推动理论与实践的交相辉映,创新与传承的携手并进,共同绘制社会治理的新画卷,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责任编辑:办公室